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

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英美文學作品是英語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水平離不開英美文學作品閱讀的訓練。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
  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篇1

淺析英美文學中浪漫主義情懷的比較

一、英美文學浪漫情懷的相同之處

(一)文學作品的時間及其歷史背景

“Romanticim”(浪漫主義)這一形式的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英國。(frequently shared certa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moral enthusiasm,faith in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and a presumption that the natural world was a source of goodness and man’s societies a source of corruption.)浪漫主義之間大部分是相通的,都注重道德,強調個人主義價值觀和直覺感受,並且認爲自然是美的源頭,人類社會是腐敗之源。隨後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都有所發展和創新。19世紀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了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學的巔峯,而同一時期的作品對美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時間上來說,這次浪漫主義在英美兩國都發生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與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都是發生於動盪的社會歷史背景下,表達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渴望革命和對新生活的追求。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經受了法國大革命以及英國大革命,而美國是“西部擴張”,然後浪漫主義的文學代表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二)浪漫主義情懷的定義與主題

從某種程度上看,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在該形式的文學作品中是開山鼻祖,而美國等其他國家則是在其基礎上取其精華,再根據本國的社會現狀以及基本國情做出相應的創新發展,以激起國民對於革命的爆發和對新生活的追求。所以從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很容易看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影子。英國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義的超自然主義,華茲華斯的英國國教的正統主義以及雪萊的無神論的精神主義,司各特的對以往時代的緬懷,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義的主色調就是反對現實社會的黑暗骯髒以及統治者的不滿,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義講究實際的道德觀與人生觀。與此同時,看看美國的作家:歐文(Irving)、庫柏(Cooper)、坡(POE)、佈雷思特(Bryant),則反對傳統的文化思想,反對舊的封建殖民主義的思想,追求浪漫主義情懷,在這點上看來,英美文學在浪漫主義的情懷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三)浪漫主義情懷相同的特色

對美國的文學做深入的瞭解,就會很容易發現,英國的文學對於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很多美國作家跟英國作家都處於相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所以有着很多相似的優秀文化傳統道德。毋庸置疑,在文學創作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起源於新英格蘭的(transcendentalism)超驗主義,表露的是不講邏輯,不講系統,只強調超越理性的感受,超越法律和世俗束縛的個人表達;呼籲文化復興,反對美國社會的拜金主義;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無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強調善爲萬物之源。這個超驗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是愛默生(Emeroson)的人性本善(believed that man was a part of absolute good)和梭羅(Thoreau)的自然纔是神聖的“潔白無瑕”(beheld divinity in the “unspotted innocence” of nature)。他們的代表作對美國文學作品有着很大的影響。超驗主義認爲,“人類具有本能瞭解式認識真理的能力,能夠獲取知識。”這一時期的美國代表作品如庫柏的《皮襪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馬克·吐溫的《哈里貝里·芬歷險記》(?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等說明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表露了當時人們對於現實社會的不滿,對於傳統的文化思想有嚴重的牴觸,心中充滿了對新生活的嚮往之情和對革命的渴望之情,其中就有英國文學的影子。愛默生曾說過,“只有人的心靈的尊嚴纔是最神聖的。”這一點在美國文學中也有所體現。

二、英美文學浪漫情懷的不同之處

英國的浪漫情懷起源於詩歌。英國詩人彭斯和布萊克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後來詩歌中的浪漫主義逐漸融入文學作品中。美國的文學史上浪漫情懷最重要的階段就是18世紀末到南北戰爭爆發。而且美國的浪漫情懷受國外影響甚大,雖然英美文化傳統在很多方面都一樣,因而文學中的浪漫情懷也不可避免地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不同國家背景、社會發展現狀和地域差異等各種因素導致英美文學中的浪漫情懷的不同點多於相似點。

(一)出現的時間、歷史背景不同

英國浪漫情懷起源於18世紀後期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是詩人對當時社會工業革命的真實反映。作者所抒發的浪漫情感與社會緊密相連。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世界最大的農業生產國——英國轉變爲世界工廠,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農業時代被工業時代所取代,機器高速生產使這一時期的英國成爲世界生產領域的龍頭老大。與此同時,產品也面臨各國的需求,由於英國本土能源有限,所以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資源短缺狀況。社會最底層而且人口數量最大的工人們開始了大面積的能源開採以滿足生產需要。工人們的辛苦勞動與獲得的價值不成正比。統治者不顧人民羣衆的需要,把剝削壓榨工人們而來的資本用來進行無休止的殖民擴張,在國外開拓無境的領地,在國內,政府用嚴酷的刑法對付人民羣衆,最後導致人民的反抗情緒日趨高漲,最終導致了憲章運動和議會的改革。浪漫詩人們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有着深刻的感受,形之於詩,因而表現出空前尖銳的浪漫主義情懷誕生了。

美國的浪漫主義情懷起源於18世紀末期,一直持續到南北戰爭爆發,這一時期是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階段。因爲英、美兩國許多傳統相似,所以美國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受到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深刻影響。但由於國家所處的環境不同,美國這一時期社會比較動亂,地方運動此起彼伏,所以這一時期興起了寫美國本土壯麗的自然風光,同時又強調自然對人的作用。人類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因此人必須充分相信和依靠自己,具有多樣化特點的美國浪漫情懷誕生了。   (二)英美浪漫情懷的流派不同

英國的浪漫主義大致可以分爲兩個流派:一個是以讚美美麗自然風景爲主,具有田園氣息的消極“湖畔派”,與之對應的是充滿時代氣息和對現實社會不滿想要破除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希望革命帶來和平新生活的積極浪漫主義。不同流派代表着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消極的浪漫情懷充滿對社會的各種失望,他們在文學作品中的幻想創造了一種太平天國中理想的太平社會,他們逃避現實。積極的浪漫主義則是面對現實社會有着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社會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和黑暗,但是仍然能夠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樂觀主義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以及社會和家庭賦予自己的壓力。

相對於英國的兩個流派而言,美國的浪漫主義情懷更多的是強調對人物性格特徵的表達,超驗主義中這樣說道:人是神聖的,必須強調人真實的感受,超自然的心態。每個人必須充分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這樣人類才能夠團結在一起爲人類社會的和平事業而奮鬥。

(三)英美浪漫情懷的定義和主題不同

英國的浪漫情懷主要指的是反對現實,追求浪漫,這是當時英國殘酷的社會現實所決定的。因爲現實過於悲催,所以更多的浪漫主義詩人寄情於虛幻的情感和自己創造的不真實世界中,以此來獲得心靈上的最大安慰。這也必然決定了英國浪漫情懷的主題是充滿憂鬱和苦難的。而美國浪漫主義情懷則是反對傳統,強調人的作用。很多浪漫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表現出了極爲敏感的人性特徵。絕大部分作品都是讚揚個人和普通人,這幾乎成了美國這一時期的文學信仰。美國浪漫情懷既有對英國文學作品中浪漫主義的繼承,又添加了許多新的元素。它的主題表達的是美國人民樂觀的情感和對社會發展相對滿意的心態。

(四)英美浪漫情懷的特點不同

英國浪漫主義所創造的是一種自然、想象的環境,反對古典主義,多以抒情爲主,託物言志,抒發對現實的不滿。而且還強調音樂美,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忘記煩惱與痛苦,並且還夾雜着不少哥特式的成分。而美國的浪漫主義情懷則是派生的,具有派教主義的特點,反對道德上的約束,大力提倡通過教義使人思想開放,信仰加爾文教。

(五)英美浪漫主義文學的內容的不同之處

美國的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如:美國第一位浪漫主義散文文體作家(Washington Irving)華盛頓·歐文的代表作?Sketch Book?(《見聞札記》),它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說和美國第一部偉大的青少年文學讀物,重振了沒落的哥特式浪漫主義小說,隨後他在此基礎上把心理學的一些知識融入了這種體裁,還有?Legends of the Conquest of Spain?(《西班牙征服記》)。此外,另一代表人物就是(James Fenimore Cooper)詹姆?斯·芬?尼?莫·庫?珀開創了兩種流傳極廣的小說體裁,邊疆傳奇小說和海上傳奇小說。“?Leatherstocking Tales?”(《皮襪子故事集》)包括?The Deerslayer?(《殺鹿者》)、?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後的莫希幹人》)、?The Pathfinder?(《探路人》)、?The Pioneers?(《拓荒者》)、?The Prairie?(《大草原》),被認爲是迄今爲止美國最接近史詩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流露出強烈的自然感情,反對這個黑暗的社會,討厭現實社會的制度和對統治者的不滿,渴望迴歸自然。然而英國的代表人物有雪萊,雪萊詩歌的特色是充滿對反動統治和黑暗社會的揭露與反抗、對被壓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展望;空靈飄逸,激情樂觀,沒有陰鬱色彩;採用象徵手法,用浪漫主義的幻想來描繪理想世界。還有華茲華斯(1770—1850),他是英國浪漫主義的第一位大詩人,也是歐洲的大詩人。因爲他喜歡歌頌自然美,被譽爲“自然詩人”。他認爲大自然有一種使人提高精神境界與道德價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爲一種精神力量來歌頌。讓自然陶冶自己並激發靈感,自然是取之不盡的素材來源。代表作《丁登寺》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感情。

[參考文獻]

[1] 毛娟.“沉默的先鋒”與“多元的後現代”:伊哈?布·哈?桑的後現代文學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

[2] 李順春.論尤金·奧尼爾《瓊斯皇》的表現主義手?法[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5(03).

[3] 《轉型時期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研究》課題組課題組成員:聊城大學石興澤,楊春忠.新時期浪漫主義文學處境尷尬[N].社會科學報,2009.

  >>>下頁帶來更多的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

  英美文學的論文5000字左右篇2

試論騎士精神在英美文學中的衍變

摘要:歐洲中世紀以來出現的騎士制度,其本質是騎士階層以土地分封制度爲基礎,以____思想爲根本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制度。而由其衍生出來的騎士精神則象徵着封建貴族制度統治下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希冀和理想的道德準則。隨着時代的發展,騎士制度消失殆盡,但是騎士精神卻依賴着文學作品沿襲至今。由於古老的騎士精神有悖於現實生活中一切以利益爲基礎的現實,於是,被賦予新使命的騎士精神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也開始發生轉變。本文以時間爲線索,簡要分析了騎士文學的不同發展階段,以及騎士精神在英美文學中的衍變。

關鍵詞:騎士精神 英美文學 衍變

日耳曼人在中世紀時期創造了騎士制度,其本質是騎士階層以土地分封制度爲基礎,以____思想爲根本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制度。初級階段的騎士制度是一種軍事制度,騎士是社會公認的最忠誠、最驍勇善戰的軍人,具有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精神、公正八大基本美德。

在騎士制度興盛的中古世紀,曾出現了許多以騎士精神爲主題的史詩和騎士文學。它們不僅是對中世紀騎士精神世界的客觀描述,也是歐洲封建時代行爲規範的體現。隨着時間的流逝和封建制度的瓦解,騎士制度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以騎士精神爲主題的文學作品也寥寥無幾。但是,騎士精神因受到社會、世俗、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而體現在英美文學中的變化還是值得探究的。縱觀騎士精神在文學作品中的衍變,就是人類對於騎士精神態度的衍變。

一、騎士文學的起源

從出身來看,最早的騎士來自中小地主和富裕農民,因爲家庭生活較爲優越,而且在成爲騎士之前要經過嚴厲的訓練,所以可以認爲騎士階層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在戰亂時期,騎士們追隨領主四處征戰,他們的殊死拼搏爲自己贏得了較高的政治地位,騎士階層階層日益壯大。

待到和平時期,那些活着從戰場上回來的騎士,不僅加官封爵、衣食無憂,而且因爲沒有戰亂而不用再南征北戰。無仗可打的生活讓他們擁有了大量的、充裕的時間,而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也使他們有機會脫離現實生活,投入到精神世界的建設中。於是,驍勇善戰且不乏文學素養與才情的騎士階層中,出現了不少詩人,騎士文化逐步產生。

1 騎士文學中濃重的宗教色彩

中世紀的騎士不僅要效忠於領主,還要對教會有絕對的忠誠。濃重的宗教色彩滲透在社會各階層,十字軍東征就體現了當時____強大的號召力。騎士效忠於基督____基督____人認爲是代表着上帝派遣到人間拯救人類的。因此,從宗教的角度來說,騎士是在代表上帝拯救世界,他們擔當了救世主的角色。

公元8世紀,西班牙被阿拉伯人佔領,在長期反抗外族侵略的戰亂的年代中,產生了許多騎士英雄,熙德就是其中之一。西班牙英雄史詩《熙德》就是依照熙德本人爲原型創作的。與此類似的還有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英雄史詩,這些文學作品都是以民間傳說爲原型,多產生於戰亂時代,歌頌騎士的愛國精神,主人公都是信奉____而反對異教的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騎士也被要求要有憐憫之心。在____中,流傳着的“亞眠分衣”的故事:在亞眠城門口,羅馬騎士馬丁在一個乞丐前駐足。這位尊貴的異教騎士在同情心的驅使下將他身穿的大衣一分爲二,將一半給了這位乞丐。次夜,披着馬丁一半大衣的基督出現在他的面前,於是馬丁受洗入教。該故事宣揚了每個窮人身上都可能有着基督的面孔的教義,並且號召有錢的貴族能夠幫助窮人。因此,憐憫之情也體現在了騎士文學中。

2 騎士文學中典雅的愛情觀念

雖然十字軍東征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東方“聖母”的思想也隨着軍隊的迴歸而不斷傳播到西歐來,因此,人們對於女性的觀點開始發生轉變。騎士文學也從最開始的英雄主義逐漸轉到浪漫主義上來。如《特利斯當與伊瑟》中的男主人公特利斯當不僅驍勇善戰也擅長彈唱風雅詩歌,作品中除了描寫特利斯當的英雄事蹟,更着重描寫了他和女主角伊瑟的愛情故事。

羅素曾說過:“談起愛的復興,假如沒有騎士制度的浪漫爲它開路,文藝復興絕對不會如此成功的。”由此可以看出,騎士制度帶來的不只是軍事上的進步,它的愛情觀念也爲文藝復興做了鋪墊。

二、騎士精神在英美文學中的衍變――以英國爲例

1 起源

公元11-12世紀,日臻完善的騎士制度從法蘭西傳到英國,結合當地的政治制度和軍事狀況,形成了英國自己的騎士制度。騎士制度雖然不是英國本土的產物,但它在英國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地發展與完善起來,隨着騎士階層的不斷髮展壯大,逐漸形成了英國獨特的騎士精神與騎士文化。

據史料記載,騎士制度傳播到英國與兩個事件有關:一是1066年的諾曼底征服;二是1152年5月,埃莉諾與亨利二世在阿奎丹祕密結婚。

諾曼底征服後,威廉一世在英國建立了封建制度,英國的騎士階層從此誕生,爲騎士制度的發展奠定了階級基礎。諾曼底征服也爲英國文學帶來了騎士文學。

埃莉諾來自騎士制度、騎士文學以及騎士愛情觀的發源地――法國,在她和亨利二世結婚後,她將騎士精神中典雅的愛情觀念帶入英國,在她的倡導下,大量創作抒情詩、宣揚騎士愛情觀的行吟詩人來到英國宮廷。自此,英國騎士文學形成了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兩大類型。

《貝奧武甫》(Beowulf)是11-12世紀誕生的英國第一部以騎士精神爲主題的書籍,它是中世紀歐洲的第一篇民族史詩,也是英國文學的開山之作。埃莉諾嫁到英國後,騎士文學衍變成主要描寫英雄與美人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即騎士爲了心愛的女士、爲了領主、爲了宗教而奮戰的故事。宗教、愛情、榮耀是貫穿騎士文學的精髓,而騎士的最大榮譽則來自於勝利以及獲得美人芳心。騎士文學衝破了____的禁慾主義,爲世俗文學的發展開闢了一條道路

2 發展時期

騎士文學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在題材上產生了三種系統:古代系統、法蘭西系統和不列顛系統。其中,不列顛系統是三大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個。不列顛系統是以古柯爾特王亞瑟的傳說爲原型創作出來的,主要描寫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的故事。亞瑟是6世紀不列顛島威爾士和康沃爾一帶凱爾特族的領袖,他以抵抗外敵入侵而爲凱爾特人所懷念,久而久之成爲民間傳說中的人物。這些作品包括亞瑟王的誕生、“圓桌騎士團”的建立、亞瑟和他的圓桌騎士的事蹟以及亞瑟之死等內容。其中,以朗斯洛騎士和亞瑟的王后圭尼維爾的愛情故事和尋找聖盃的故事爲最重要。

亞瑟王是英國曆史最著名的君主之一,他和圓桌騎士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亞瑟一出世,他的父王就聽從巫師的建議把他交給大臣撫養。國王死後,亞瑟拔出石中劍成爲新國王。亞瑟王驍勇善戰,多次擊退異族的進攻,深受民衆擁戴,更贏得美麗姑娘的愛情。然而,一代名君竟爲奸臣所害,在奄奄一息間,他被湖中仙女用船接走。從此,亞瑟王究竟藏身何處遂成千古之謎。目前的英國中古騎士文學中最好的騎士傳奇應屬《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它創作於諾曼時期向新時代過渡的14世紀,它的題材屬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系列。

亞瑟王的故事不僅對西方文學的影響很大,而且對西歐各國的影響也都很久遠。法國詩人克雷締安?德?特洛亞(12世紀)是這個系統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朗斯洛和小車騎士》、《伊凡和獅騎士》、《培斯華勒和聖盃傳奇》。《朗斯洛》是最典型的騎士傳奇,它描寫了亞瑟王的騎士朗斯洛和王后圭尼維爾的戀愛,他對圭尼維爾惟命是從,絕對忠誠。在朗斯洛的身上集中體現了騎士精神中的愛情觀。

3 興盛時期

中世紀的時代結束了,騎士制度也隨之滅亡,但是以文學作品爲載體的騎士精神卻傳承了下來。最初的騎士文學是以謳歌騎士精神這種理想的境界爲主要內容,而司各特時代的騎士文學卻給騎士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

作爲歷史小說家的司各特通過塑造騎士形象,宣揚騎士精神,表達自己的人道主義精神,藉以抨擊社會現實。雨果曾評價司各特:“用奇異的力量使讀者在幾個小時之內恢復了在今天被輕視的古代精神。”司各特正是通過復甦“古代精神”來抨擊當下的社會現實。其代表作《艾凡赫》描寫了“獅心王”理查東征時失蹤,其弟約翰趁機奪位。撒克遜貴族塞得利克打算聯合本族人恢復王朝。與此同時,理查祕密回國,他得到一些諾曼人和塞得利克之子艾凡赫及撒克遜人的幫助,終於戰勝約翰,重登王位。該作品反映了英國12世紀撒克遜人和諾曼人的民族衝突、統治階層和勞苦大衆的階級衝突以及統治者的內部衝突。《艾凡赫》不但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廣泛發行,還引起了新時代騎士文學的發展,迎來了騎士精神在英美文學中的全盛時代。

三、騎士精神在英美文學中的衰敗――以美國爲例

隨着騎士制度的解體,騎士文學由於失去生活的土壤而轉向畸形發展。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人文主義作家塞萬提斯痛恨爲騎士制度服務的騎士文學,創作了《堂?吉訶德》,這部現實主義力作的問世無疑是對騎士文學的一次沉重打擊,它不僅爲騎士文學敲響了喪鐘,也爲人類文學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司各特時代之後,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在自己的祖國遭到帝國主義瓜分的時候創作了《十字軍騎士》等文學作品,他希望通過歌頌波蘭貴族騎士在抗擊外敵保衛祖國的過程中獲得榮譽以鼓舞波蘭人民奮起抗戰,該作品以“騎士精神”貫穿全書,以波蘭勝利爲結局代表着高尚的騎士精神最終打敗罪惡。但是在顯克微支之後,歐洲文壇中優秀的騎士文學作品少之又少。相反地,在新興起的美國大陸,由於南北方發展的差異過大,南方的作家們創作出很多將騎士精神和資本主義發展現狀相結合的優秀的文學作品。

美國南北戰爭後,北部工業化發展迅速,但是南部仍然是種植園經濟制度,白人奴隸主害怕黑人奴隸揭竿而起,在極度恐懼的氛圍中,南方的“騎士精神”盛行。但是美國南方的“騎士精神”也不過是種植園奴隸主爲了炫耀自己身份地位的一個工具而已。爲了向英國紳士靠攏,這些“美國騎士”學習文學、藝術、科學等,而這些帶有啓蒙思想性質的自由思想成爲構成美國騎士精神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以福克納爲代表的宣揚騎士精神的作家應運而生。

生活在南方的福克納被貧窮困擾着,而生活的苦悶奠定了其作品的感情基調,其代表作《喧譁與騷動》淋漓盡致地反映了福克納的悲觀主義。同時,《喧鬧與騷動》也是美國騎士精神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如小說的主角之一昆丁爲了妹妹凱蒂的貞潔而和凱蒂的情人決鬥,他的騎士精神既可悲又可敬。福克納的作品清楚地表現出騎士精神和市場經濟下的價值觀的衝突,也歌頌了古老的騎士精神的美好。

由於地域文化差距過大,騎士精神並沒有完全地在全世界流行開來,只是在中世紀的歐洲和內戰前的美洲比較盛行,在其他國家只是有類似的精神追求。因此,到了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騎士精神愈發地與當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以騎士精神爲主題的文學作品也越來越少。反映騎士精神的文學最終走向末路,究其根本原因,是該精神無法適應當前的社會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狀況,其滅亡是必然的。

但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反映騎士精神的文學作品幾乎銷聲匿跡,但是騎士精神並沒有完全消失。如目前仍然有許許多多的日本漫畫家將理想狀態的騎士精神融入到作品的男主角的性格之中,這些擁有騎士精神的主人公爲了實現夢想、保護女士、證明自己而存在。這也證明,騎士精神並不會如此快速的消失,它包含的謙卑、榮譽、犧牲、英勇、憐憫、誠實、精神、公正等美德,仍會成爲人類永遠追求的共同目標。

參考文獻:

[1] 唐國清:《試論歐洲文學中的騎士精神》,《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2] 郭玉生:《論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化的美學精神――以騎士文學爲中心》,《外語學刊》,2006年第3期.

[3] 肖明翰:《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與宮廷愛情》,《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3期.

[4] 臧興妍、徐萍:《騎士精神與騎士歷史》,《百科知識》,2008年第13期.

[5] 倪世光:《從〈羅蘭之歌〉看騎士精神》,《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

猜你喜歡:

1.英美文學論文範文

2.英美文學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3.淺談英美文學論文

4.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