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小故事 > 精彩書摘:《人生的枷鎖》 幻想這是一場夢

精彩書摘:《人生的枷鎖》 幻想這是一場夢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36K 次

引子:

精彩書摘:《人生的枷鎖》-幻想這是一場夢

此時,他感受到了生活道路上的悽風苦雨。在他這個人生纔剛開始的小孩看來,今後準是苦海無邊的了。

And then he felt the misery of his life. It seemed to his childish mind that this unhappiness must go on for ever.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he remembered that cold morning when Emma had taken him out of bed and put him beside his mother. He had not thought of it once since it happened, but now he seemed to feel the warmth of his mother's body against his and her arms around him. Suddenly it seemed to him that his life was a dream, his mother's death, and the life at the vicarage, and these two wretched days at school, and he would awake in the morning and be back again at home. His tears dried as he thought of it. He was too unhappy, it must be nothing but a dream, and his mother was alive, and Emma would come up presently and go to bed. He fell asleep.

此時,他感受到了生活道路上的悽風苦雨。在他這個人生纔剛開始的小孩看來,今後準是苦海無邊的了。不知怎麼地,他忽然想起那個寒冷的早晨,埃瑪怎麼將他從牀上抱到媽媽身邊。打那以後,他再未回想過那番情景;葉是此刻,他似乎又感受到偎依在母親懷裏的那股暖意。他頓時覺得,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他母親的溘然辭世,牧師公館裏的生活,還有這兩天在學校的不幸遭遇,恍若一場幻夢;而明天一早醒來,自己又在家裏了。菲利普想着想着,眼淚漸漸幹了。他委實太不幸了,這一切想必是場幻夢;他母親還活着,埃瑪一會兒就會上樓來睡覺的。他睡着了。

But when he awoke next morning it was to the clanging of a bell, and the first thing his eyes saw was the green curtain of his cubicle.

然而第二天早晨,他依舊在丁丁當當的鈴聲中愕然醒來,首先躍入眼簾的還是他小臥室裏的那幅綠色門簾。

rage n. 教區牧師住處

ched adj. 可憐的, 不幸的, 卑鄙的,質量差的,惡劣的

He felt wretched after illness.
他病後感到苦惱。

g v. (使)發出鏗鏘聲,鶴鳴聲 n. 鏗鏘聲,(鶴等)鳴叫聲

He dropped the nails on the ground and successive clangs were heard.
他把釘子掉到了地上, 聽見了一連串的叮噹聲。

cle['kju:bikl] n. 寢室, 小臥室

A technical sergeant hunches in a cubicle.
一位技術軍士在一間小屋裏彎腰坐着。


譯者: 張柏然 / 張增健 / 倪俊
作者: [英] 毛姆

ISBN: 9787532741731
頁數: 672
定價: 25.00元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書: 上海譯文·名著文庫
裝幀: 平裝

《人生的枷鎖》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
  
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學校度過的歲月讓他飽受了不合理的學校制度的摧殘,而當他走入社會後,又在愛情上經歷了傷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但思想和個性都獨立不羈的凱里,一直努力掙脫宗教和小市民意識這兩條禁錮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圖在混沌紛擾的生活漩流中,尋求人生的真諦。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悽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92年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了一年。在那兒,他接觸到德國哲學史家昆諾·費希爾的哲學思想和以易卜生爲代表的新戲劇潮流。同年返回英國,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了六個星期的練習生,隨後即進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學醫。爲期五年的習醫生涯,不僅使他有機會了解到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而且使他學會用解剖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剖視人生和社會。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正是根據他從醫實習期間的所見所聞寫成的。
  
從1897年起,毛姆棄醫專事文學創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寫了若干部小說,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話來說,其中沒有一部能夠“使泰晤士河起火“。他轉向戲劇創作,獲得成功,成了紅極一時的劇作家,倫敦舞臺竟同時上演他的四個劇本。他的第十個劇本《弗雷德裏克夫人》連續上演達一年之久。這種空前的盛況,據說只有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才能與之比肩。但是辛酸的往事,夢魘似地鬱積在他心頭,不讓他有片刻的安寧,越來越強烈地要求他去表現,去創作。他決定暫時中斷戲劇創作,用兩年時間潛心寫作醞釀已久的小說《人生的枷鎖》。
  
第一次大戰期間,毛姆先在比利時火線救護傷員,後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到過瑞士、俄國和遠東等地。這段經歷爲他後來寫作間諜小說《埃申登》提供了素材。戰後他重遊遠東和南太平洋諸島;1920年到過中國,寫了一卷《中國見聞錄》。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濱的裏維埃拉,直至1940年納粹入侵時,才倉促離去。
  
兩次大戰的間隙期間,是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初期,他寫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道德墮落、諷刺,如《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和《堅貞的妻子》等。這三個劇本被公認爲毛姆劇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謝佩》是他的最後一個劇本。毛姆的戲劇作品,情節緊湊而曲折,衝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寫人物,着墨不多而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生動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但總的來說,內容和人物刻畫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長、短篇小說,雖然他的小說作品也算不上深刻。這一時期的重要小說有:反映現代西方文明束縛、扼殺藝術家個性及創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畫當時文壇上可笑可鄙的現象的《尋歡作樂》;以及以大英帝國東方殖民地爲背景、充滿異國情調的短篇集《葉之震顫》等。短篇小說在毛姆的創作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短篇小說風格接近莫泊桑,結構嚴謹,起承轉落自然,語言簡潔,敘述娓娓動聽。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處理,讓人物在情節展開過程中顯示其內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戰期間,毛姆到了美國,在南卡羅萊納、紐約和文亞德島等地呆了六年。1944年發表長篇小說《刀鋒》。在這部作品裏,作家試圖通過一個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與實利主義之間的矛盾衝突。小說出版後,反響強烈,特別受到當時置身於戰火的英、美現役軍人的歡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國裏維埃拉。1948年寫最後一部小說《卡塔麗娜》。此後,僅限於寫作回憶錄和文藝評論,同時對自己的舊作進行整理。毛姆晚年享有很高的聲譽,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頗爲顯赫的“榮譽團騎士“稱號。同年1月25日,英國著名的嘉裏克文學俱樂部特地設宴慶賀他的八十壽辰;在英國文學史上受到這種禮遇的,只有狄更斯、薩克雷、特羅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他名譽校董稱號。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國裏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骨灰安葬在坎特伯雷皇家公學內。死後,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建立了檔案館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