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名句欣賞 > 論如何從英語諺語中學習英語和人生哲理

論如何從英語諺語中學習英語和人生哲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padding-bottom: 138.53%;">論如何從英語諺語中學習英語和人生哲理
【摘 要】英語諺語從形式到內涵都頗具特點。這些特點具體體現在英語諺語言簡意賅、句式多樣、音韻和諧、描寫逼真、底蘊深厚併兼具警喻功能。通過領會英語諺語的形式和內涵上的特點,英語學習者可以從中學習英語,同時學到人生哲理。
【關鍵詞】英語諺語 學習英語 學習人生哲理

一 引言
英語諺語是英語語言的一個精華,從形式到內涵獨具特點,它簡潔凝練,句式多變,音韻和諧優美,描寫生動逼真,內涵豐富,蘊含了說英語國家人們的人生哲理,警喻功能明顯。英語學習者可通過領會英語諺語的形式特點來學習英語,同時通過領會英語豐富的內涵,學到人生哲理,知曉如何爲人處世。
二 抓住英語諺語形式特點來學習英語
形式上,英語諺語簡潔凝練、句式多變、語音和諧、描寫生動。學習者可以模仿英語諺語來遣詞造句,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結構、語音、修辭知識。
英語諺語既簡潔凝練又句式多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Accidents will happen(天有不測風雲);Bare words, no bargain(空話不能成交);Be not hasty to outbid another(不要鋒芒畢露)。英語諺語語音和諧優美,這具體體現在押韻、重複和對仗等形式上,如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知音難覓),Call a spade a spade(有啥說啥,直言不諱)和Great boast, small roast(牛皮吹,收效微)。英語諺語描寫惟妙惟肖,常可分爲直描、比喻和擬人等,例子俯拾皆是,比如Great weights hang on small wires(千鈞一髮);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事業如鹽,是人生所必需);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 (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英語學習者可抓住上述形式特點來學習英語,用英語簡潔明白地表達,又結合多變的句式、和諧的語音、傳神的描寫,使語言鮮活起來。另外由於具備以上形式特點的英語諺語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學習者可寓學於樂,能很好地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和動力,更好地學好英語。
三 抓住英語諺語內涵特點來學習人生哲理
根據英華大辭典,諺語是箴言。箴言乃警世喻人之語。英語諺語內涵上頗具警喻功能,包含的人生哲理比比皆是。
英語諺語的人生哲理從涉及動植物、飲食、身體、顏色、服裝、數字、時間、天氣和四季、婚姻和家庭、職業和階層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比如A bird never flies on one wing (孤掌難鳴),As long as the green hill lasts, there’ll always be wood to burn(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A good appetite is a good sauce(胃口好,吃什麼都香);A deformed body may have a beautiful soul(殘缺的身體也可以有美好的心靈),A green wound is soon healed(新傷好得快);Clothes do not make the man(人品好歹,不在穿戴);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富不過三代);A moment’s error can bring a lifelong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A spell of autumn rain, and a spell of cold(一場雨一場寒);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家和萬事興),A good wife and health is a man’s best wealth(良妻和健康是男人最好的財富);A great teacher produces a brilliant student(名師出高徒)。道出人生哲理的英語諺語,不勝枚舉,語意豐富,不管是嚴厲警示,還是溫和的提醒,都給人以人生啓迪。
四 結論
英語諺語語言表現形式多樣,妙趣橫生,寓意深遠,體現了不少人生的真諦。英語學習者可抓住英語諺語的形式特點來學習英語,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又可抓住其內涵特點學習人生哲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這樣既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水平,又能提高做人的素質,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盧晉.英語諺語2000(英漢對照)[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0
[2]張同盟、陳雪春.常用英語諺語手冊[M].香港:新聯書社出版社,1983
[3]鄭易里等.英華大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