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18考研政治: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18考研政治: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1.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包括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兩種形式。

2.生產集中與資本集中

生產集中是指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商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的過程,其結果是大企業在社會生產中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

資本集中是指大資本吞併小資本,或由許多小資本合併而成大資本的過程,其結果是越來越多的資本爲少數大資本所支配。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是資本家追求剩餘價值和自由競爭的結果,也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重要表現。

3.壟斷的形成及本質

所謂壟斷,是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爲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與控制。

壟斷產生的原因:①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額利潤;②激烈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爲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③生產高度集中,不但使原有中小企業無力與大企業競爭,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新企業的進入,這也使少數大企業自然佔據壟斷地位。

壟斷是通過一定的壟斷組織形式實現的。壟斷組織是指在一個經濟部門或幾個經濟部門中,佔據壟斷地位的大企業聯合。最簡單的、初級的壟斷組織形式是短期價格協定。常見的壟斷組織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儘管壟斷組織的形式多樣,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即通過聯合來操縱並控制商品生產和銷售市場,操縱壟斷價格,以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18考研政治: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4.壟斷與競爭

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形成的,是作爲自由競爭的對立面產生的,但是,壟斷並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複雜和劇烈。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存在競爭的主要原因:一是壟斷沒有消除產生競爭的經濟條件。競爭是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壟斷產生後,沒有消除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爲基礎的商品經濟。二是壟斷必須通過競爭來維持。各個壟斷組織通過競爭發展起來,還需要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三是不存在由一個壟斷組織囊括一切部門、一切社會生產的絕對壟斷。在壟斷條件下,在壟斷組織內部、壟斷組織之間、壟斷組織同非壟斷組織之間以及非壟斷的中小企業之間存在着廣泛而激烈的競爭。

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同自由競爭相比,具有一些新特點。在競爭的目的上,自由競爭主要是獲得更多的利潤或超額利潤,不斷擴大資本的積累。壟斷條件下的競爭的主要目的是要獲得高額壟斷利潤,鞏固、擴大已有的壟斷地位。在競爭手段上,自由競爭主要運用經濟手段,而壟斷條件下競爭的手段更加多樣,不僅採取經濟手段還採取非經濟手段,使競爭更加複雜、激烈。在競爭範圍上,自由競爭時期,競爭主要是在經濟領域,而且主要在國內市場上進行,而在壟斷時期,競爭的規模擴大,範圍遍及各個領域和部門,並由國內擴展到國外。總之,壟斷條件下的競爭規模大、時間長、手段殘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5.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金融資本是由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形成的主要途徑包括金融聯繫、資本參與和人事參與。

在金融資本形成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操縱國民經濟命脈,並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在經濟中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金融寡頭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來層層控制企業的制度)來實現的;在政治上對國家機器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同政府的“個人聯合”(親自擔任或指派代理人擔任政府要職)來實現的。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政策諮詢機構,掌握新聞科教文化等來左右和影響內政外交與社會生活。

6.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壟斷資本的實質在於獲取壟斷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資本家憑藉其在社會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壟斷資本所獲得的高額利潤,歸根到底來自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餘價值。具體來說,壟斷利潤的來源包括:對國內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剝削的加強;通過控制市場佔有非壟斷企業的利潤;通過加強對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的剝削和掠奪獲取的國外利潤;利用所控制的國家機器,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再分配手段,把勞動人民創造的國民收入的一部分轉化爲高額壟斷利潤。

壟斷利潤主要是通過壟斷組織制定的壟斷價格來實現的。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時,憑藉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取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其公式是:壟斷價格=成本價格+壟斷利潤。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兩種形式。壟斷高價是指壟斷組織出售商品時規定的高於生產價格的價格;壟斷低價是指壟斷組織在購買非壟斷企業所生產的原材料等生產資料時規定的低於生產價格的價格。壟斷價格的產生並沒有否定價值規律,它是價值規律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作用的具體表現。

總結:不同歷史階段價值規律的不同表現形式

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價格圍繞壟斷價格上下波動

 

二、資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科技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進一步尖銳化的結果。首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資本主義生產資料在更大範圍內被支配,從而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其次,經濟波動和經濟危機的深化,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最後,緩和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係,也要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有五種:一是國家所有並直接經營的企業;二是國家與私人共有、合營企業;三是國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包括國家向私人壟斷企業訂貨、提供補貼等;四是宏觀調節,主要是國家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對社會總供求進行調節,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標;五是微觀規制,主要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規範市場秩序,限制壟斷,保護競爭,維護社會公衆的合法權益。微觀規制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一是反托拉斯法;其二是公共事業規制;其三是社會經濟規制。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它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並沒有改變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內的經濟關係調整,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其實質都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爲其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爲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政權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

2.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了國際貨幣體系,亦稱佈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對促進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維護了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矛盾的激化,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隨後,西方國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道路。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創新是金融壟斷資本得以形成和壯大的重要制度條件,推動着資本主義經濟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在金融壟斷資本的推動下,壟斷資本主義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資本在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和利潤總額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隨着實體經濟的資本利潤率下降,面對激烈競爭,實體經濟部門不得不把利潤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領域,導致金融資本的急劇膨脹;製造業就業人數嚴重減少,以金融爲核心的服務業就業人數逐步增加;虛擬經濟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金融壟斷資本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經濟過度虛擬化,導致金融危機頻繁發生,不僅給資本主義經濟,也給全球經濟帶來災難。

3.壟斷資本在世界範圍的擴展及其後果

壟斷資本在國內建立了壟斷統治後,必然要把其統治勢力擴展到國外,建立國際壟斷統治。壟斷資本向世界範圍擴展的經濟動因:一是將國內過剩的資本輸出,以在別國謀求高額利潤;二是將部分非要害技術轉移到國外,以取得在別國的壟斷優勢;三是爭奪商品銷售市場;四是確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來源。這些經濟上的動因與壟斷資本主義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共同促進了壟斷資本主義向世界範圍的擴展。

壟斷資本向世界範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一是借貸資本輸出;二是生產資本輸出;三是商品資本輸出。從輸出資本的來源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私人資本輸出,另一類是國家資本輸出。

壟斷資本向世界範圍的擴展,產生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後果:對於資本輸出國來講,資本輸出爲其帶來了鉅額利潤,帶動和擴大了商品輸出,大大改善了國際收支狀況,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形成控制。對於資本輸入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來講,資本輸入對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吸收了資金,引進了較先進的機器設備和工藝技術,培訓了技術和管理人員,利用外貿和技術辦廠,促進了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擴大了外貿等。資本輸入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如付出了較大的經濟代價和環境資源代價,衝擊本國民族工業,債務加重,對國際資本依賴性增強等。

4.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的壟斷組織

隨着資本輸出的不斷增加和壟斷資本勢力範圍的迅速擴大,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同時,彼此間的競爭更爲激烈,矛盾和衝突也更爲突出。在這一背景下,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協議建立起國際壟斷資本的聯盟,即國際壟斷同盟,以便在世界範圍形成壟斷,並在經濟上瓜分世界。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是通過壟斷組織間的協議實現的,而協議的訂立、瓜分的結果又以經濟實力爲後盾和基礎。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總是不平衡的,這種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趨勢還將不斷持續下去。早期的國際壟斷同盟主要是國際卡特爾,即若干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或經營某種產品的壟斷組織,通過訂立國際卡特爾協議,壟斷和瓜分這種產品的世界市場,規定壟斷價格,謀求壟斷利潤。當代國際壟斷同盟的形式以跨國公司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爲主。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是由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出面締結協定所組成的國際經濟集團,如西方七國集團、歐盟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同盟使聯盟中各國經濟的一體化程度大大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刺激了生產的發展,使各國間有可能保持和平與穩定的關係。

國際壟斷資本還建立起國際經濟調節機制,以加強國際協調。國際經濟協調的具體形式包括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協議以及地區性的經濟組織和集團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事國際經濟協調、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的國際性協調組織主要有三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

壟斷資本國際化條件下各種形式的國際壟斷組織、國際壟斷同盟和國際經濟協調機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但它們從根本上說是爲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爲他們攫取高額壟斷利潤服務的。

5.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和實質

列寧指出,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進而發展到帝國主義,具有五個基本特徵:①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②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③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④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

這些特徵集中體現了帝國主義的實質,即壟斷資本憑藉壟斷地位,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爲了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壟斷資本對內通過“參與制”和“個人聯合”謀求從經濟到政治對整個國家的統治;對外運用經濟的、政治的甚至戰爭的手段進行擴張,謀求對整個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雖然列寧指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在表現形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其基本內容及其實質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三、經濟全球化及其後果
1.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髮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範圍而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包括:一是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際水平分工逐漸取代國際垂直分工成爲居主導地位的分工形式。二是貿易的全球化。貿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勞務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在金融業務、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協調、相互滲透、相互競爭不斷加強,使全球金融市場更加開放、金融體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過程。四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球化。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是指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建立分支機構,藉助母公司與分支機構之間各種形式的聯繫,實行跨國投資和生產的過程。

2.經濟全球化的動因和後果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跨國公司的發展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促進了國際分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爲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制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不斷提高的過程。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又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它在產生積極效應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的後果。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二是在經濟增長中忽視社會進步,環境惡化與經濟全球化有可能同時發生;三是各國特別是相對落後國家原有的體制、政府領導能力、社會設施、政策體系、價值觀念和文化都面臨全球化的衝擊,國家內部和國際社會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機;四是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變成一種全球行爲,它既爲一國經濟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存在着對別國形成依賴的危險。由於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相互依賴越來越強,爆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隨之不斷增大。

因此,如何使經濟全球化成爲世界各國“共贏”的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平等的經濟全球化,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